滕哈赫捏合出三个小团体,为何在莫耶斯面前逐渐丢失效果?

时间:2022-11-01 01:46:14 来源:98篮球网
摘要:瓦拉内受伤后,林德洛夫与安东尼又因为伤与病无缘出战西汉姆,滕哈赫的排兵布阵迎来了较大的掣肘。简单来说,就是后场的传导球体系需要重新捏合,右路的对抗接应点也出现较大的缺失,而想打击到...

滕哈赫捏合出三个小团体,为何在莫耶斯面前逐渐丢失效果?(1)

瓦拉内受伤后,林德洛夫与安东尼又因为伤与病无缘出战西汉姆,滕哈赫的排兵布阵迎来了较大的掣肘。

简单来说,就是后场的传导球体系需要重新捏合,右路的对抗接应点也出现较大的缺失,而想打击到西汉姆的远端防守,则只能通过局部增兵来弥补元素上的不足。

滕哈赫捏合出三个小团体,为何在莫耶斯面前逐渐丢失效果?(2)

滕哈赫给出了不错的解答,曼联也开始在上半场拼凑出不错的攻防态势,并取得了进球。

但作为欧足联战术讲师的莫耶斯,也不是泛泛之辈,他的临场调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。通过增加中场的跑动、对抗,实现了对曼联进攻端的破坏,并不断压制冲击曼联。红魔能守住领先优势,并不算容易。

而莫耶斯的这个调整,直接导致了滕哈赫策略的逐渐“失控”。

【捏出三个小团体,滕哈赫给出了不错的解答】

瓦拉内/林德洛夫比马奎尔有机动性,这是谁都知道的事实。此前靠瓦拉内+利马+后腰/边后卫捏合出的后场运转体系,会因为马奎尔带来流动性上的“瑕疵”。

高价新援安东尼虽然被舆论频繁找不足,但他在前场右侧带来的持球与对抗成功率,价值非常高。他不在,让曼联的左右侧进攻更加“不均衡”。即便是达洛特与埃兰加形成了攻防“抱团”,但曼联右侧的进攻比例,与前2场相比依然分别少了7个百分点。

至于进攻的左侧强侧,曼联则呈现出了更多的紧密站位。卢克-肖、埃里克森、B费、C罗、拉什福德都集中在这一侧,寻求攻防元素的全面融合。

滕哈赫捏合出三个小团体,为何在莫耶斯面前逐渐丢失效果?(3)

图1:曼联0-30分钟的平均站位变化

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,曼联的站位有非常清晰地特点:双中卫与卡塞米罗形成后场有间距的第一个小团体;达洛特与埃兰加紧密靠近,形成攻防“抱团”的第二个小团体;其余5名球员集中在左侧,是最后一个小团体。

接下来,我们结合这三个小团体的职责,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,来解析下滕哈赫体系的实际运转。

【后场三人组,中距离传递效果渐失】

曼联应对西汉姆高位压迫时,后场的横向传递非常多。卡塞米罗不断下沉到双中卫中间,或靠跑动带走西汉姆一名前锋,让曼联双中卫能实现有空间的传递。在这种态势下,曼联在后场30米区域的传递成功率非常高。

舒服制造出球机会的根本目的,还是希望能实现中长距离传递。滕哈赫此前执教阿贾克斯时,后场的“极致传控”体系非常明显,但中长球传递,也是重要的推进手段。

图2+3:两个gif连起来看曼联的这次策略

考虑到gif的大小,开水把曼联的这次建功组织拆分成2个gif。我们可以看到,曼联后场横向传递时,卡塞米罗不断前提带走西汉姆锋线球员,给中卫与门将制造空位。在后续达洛特参与到组织传递后,卡塞米罗又落位到了双中卫之间。这时候,卡塞米罗的长距离传递,直接联系到了前插的达洛特,并最终由后者完成传中。可惜的是,C罗与拉什福德包抄到一起,没有形成有效射门。

这种组织构建方式,在西汉姆的临场调整下开始出现问题,最直接的体现,就是在第30分钟。

图4:西汉姆中场开始增加跑动对抗,去破坏曼联的中长球

从上图可以清晰地看到,在曼联禁区内持球时,西汉姆后腰莱斯就已经有了位移,并通过跑动拦截了传向B费的皮球。后续增加跑动与对抗,成功赢得球权。

西汉姆的这种跑动与对抗,在下半场呈现出了非常激进的态势。从数据上来说,就是西汉姆上半场的20次反抢(后15分钟为10次),直接增加到了31次。从效果上来看,就是下面3张gif展现出的压迫与对抗效果

图5+6+7:西汉姆的压迫跑动与对抗,肢解了曼联的组织推进

【埃兰加仍有消耗价值,首发60分钟会是常态】

埃兰加之所以能在上赛季上位,并继续压制阿玛德-迪亚洛、佩里斯特里等“同龄人”,就是因为他的运动与对抗能力。虽然不是顶尖,但甘愿作为“战术消耗品”的他,体格与攻防纵深覆盖上,都达标。

埃兰加的这种特质,也很容易让人想起离队的丹尼尔-詹姆斯。这种可以作为“耗材”的边路球员,战术价值非常高。

图8:埃兰加在比赛中的跑动与对抗

安东尼同样具备回防素质,但考虑到他在进攻端更好的牵扯能力,可以让达洛特的防守压力减轻。埃兰加进攻端无法与安东尼相比,这势必会导致曼联右侧进攻,不能像此前态势那样。

埃兰加这种跑动与对抗,会带来非常大的消耗。因此,滕哈赫本赛季对他的使用非常具备指向性:场均登场36分钟(4次首发4次替补),首发出战的比赛,后2次都是在60分钟被换下。

接下来,如果埃兰加继续首发,60分钟消耗完体能被换下,很可能是常态。

【进攻端的两个小团体,元素联动起来看是有价值的】

曼联作为强侧的左侧,并未通过精细配合彻底打穿柯雷尔的防守。再加上这一侧攻防兵力“扎堆”,曼联冲击传中或肋部配合后,也会因为禁区内的空间不足,缺乏射门机会。

左侧转移到右侧,然后再由右侧将球打到左侧远端,这是曼联边中结合的一个重要手段。

图9:曼联前场两个小团队形成的横向配合

左侧人员扎堆下,B费大范围转移右侧。埃兰加第一下触球不达标,但达洛特快速移动过来后,俩人最终还是能掌控到球权。然后,达洛特传中到后点,制造了拉什福德的前插头球攻门。

传中打后点的柯雷尔,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路。毕竟,柯雷尔的争顶是短板。为了打击这一点,曼联在随后进行了“微调”:拉什福德与C罗“交换位置”。

滕哈赫捏合出三个小团体,为何在莫耶斯面前逐渐丢失效果?(4)

图10:曼联0-30与31-45分钟的平均站位变化

从上图可以清晰地看到,上半场最后15分钟,拉什福德在进攻端的位置更加靠前。毕竟,C罗如今的头球优势,是“空位”,对抗中的争顶已经远不如当年。

这样的策略,因为曼联右路一次非常好的界外球配合,最终兑现了进球。

图11:曼联进球的全景展现

埃神与B费在右侧肋部形成配合,前者送出了弧度与落点都非常出色的传中,拉什福德前插之后,直接力压柯雷尔完成头球得分。

【结语】

总体上来看,滕哈赫在人员缺失的情况下,捏合出的这三个小团体发挥了效果。但是,在西汉姆针对性的调整下,下半场是无法再打出来的。莫耶斯的这个调整,非常出色。

而西汉姆的压迫、传中与定位球,给曼联防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。可以说,曼联能在主场守住3分,德赫亚的神勇扑救,以及全员的咬紧牙关,非常关键。

98篮球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,本站并不制作任何视频、新闻等内容,如有异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。


返回顶部